
Ⅰ。
馬修,你知道這城裡有什麼玩意兒嗎?這個他媽的都市叢林臭爛汙裡有什麼,你可知道?有八百萬種死法。
紐約,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種死法。
我名叫馬修,是個酒鬼。有個我認識的女人昨晚被殺。她雇我保護她的安全,我拍胸向她保證沒問題。殺她的凶手誑了我,而我相信他,結果她死了,現在我做什麼都於事無補。這個念頭不斷的在啃我、囓我,叫我坐立難安,而每繞過一個街角就是一間酒吧,每走過一個路口就是一家酒鋪。喝酒不能讓她起死回生,但不喝酒也是一樣。他媽的我為什麼得活得這麼辛苦?為什麼?
二十五年前的初夏,勞倫斯.卜洛克的《八百萬種死法》出版。當年,它與歐美推理界最高榮譽的愛倫坡獎擦身而過,只提名沒獲獎;專門評選以私家偵探為小說主角的夏姆斯獎,則將年度最佳小說的榮譽頒給了這本書。
相隔十一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頒予勞倫斯.卜洛克「大師獎」──簡言之,這正是推理界的名人堂,代表無上的榮耀,勞倫斯.卜洛克將與阿嘉莎.克莉絲蒂、艾勒里.昆恩、約翰.狄克森.卡爾、喬治.西默農、亞佛烈德.希區考克、格雷安.葛林等前輩垂名青史。
大師級的作家,最傑出、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精裝紀念版隆重上市,等待您細細品嘗。
Ⅱ。
八百萬種死法。第一眼看到書名時,我嚇了一掉,想說怎麼這麼光明正大的教人如何死,而且還有八百萬種的方法。後來細瞧後才知道是推理小說,而且現在有精裝版的出現了。(還有簽名精裝版,裡面還有作者訪台的花絮VCD)這一本書是卜洛克的經典名作 。(要不也不會出精裝版了XD)
和日系的推理小說不太一樣,卜洛克的書比較沒日系的那種緊湊感,是屬於緩慢的節奏在進行,有時會給我一種不太像是在看推理小說的感覺。直到最後謎題揭曉時,我有一種驚愕的感覺。因為解謎的線索卜洛克都早就放在書了,但第一眼時你完全不會感覺到這就是解謎的關鍵所在,直到答案揭曉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原來兇手是誰卜洛克早就告訴我們答案了。
兇手的描寫和日系裡有不同的地方,日系裡兇手一定是登場的人物中的一員,要不也會是嫌疑犯中的某一人,但卜洛克的書裡是要從無中找兇手。因為鎖不到特別的嫌疑犯,同時登場的人物裡都是為了舖陳線索(也就是他們的談話裡隱含了解謎的關鍵,但他們都無兇殺案無關)而不是兇手本人,因此蠻佩服卜洛克的手法的,可以在如此離的案件裡安插入解謎的關鍵點卻讓人沒有一絲的警覺這就是關鍵所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歐美系的推理小說都是這番模樣(畢竟我歐美系的書看的不多),但我還蠻賞欣這一本書的。值得一推。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