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次冰河期。荻原浩》

  博客來購書處(點它)
  
  荻原浩書我看得不多,連同這本才三本而已,但荻原浩的書卻已經列入了我心中喜愛的作者之一了。荻原浩的文筆是在平凡中刻劃深刻,在深刻裡讓我們瞧見平常未能瞧見的東西,進而思考那些平常我們所未能想到的地方。說真的,這一本書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是指原來荻原浩也能寫這種青春成長小說啊,而且給人的吸引度還不下他的《明日的記憶》與《那一天的選擇》這兩本書。(對,他的書我就只看過這兩本。XD)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明》與《那》一本在某些方面上還蠻相似的,都是寫「成人」人生的一個環節--《明》著重在患病著他的心情調適與週圍的人的看待,《那》著重在人生的急轉彎到來時,是不是能將逆境轉為順境,藉此開拓新視野。而《第四次冰河期》則是以「少年」的角度來書寫,寫他的成長,寫他的青春,從少年的角度裡陪他一同成長。
  第四次冰河期,只看書名的話我想有很多人以為內容說的是關於生態保育之類的,但事實上它是一本描寫單親家庭下成長的小孩的小說。整本書有一點幻想的成份在(畢竟誰的爸爸會是石器時代的人呢?),但整體上而言算得上是一本很溫暖的書,溫暖在於主角阿涉有一位好媽媽,因媽媽的存在他的人格與心理才沒有像時下一般的單親小孩那樣的扭曲。(或者這也可以歸功於他的想法單純呢?)未婚生子雖然不是件什麼稀奇的事了,但在比較保守的鄉村還是件了不得的事,很容易為成巷弄間誹議的焦點。面對這些竊竊私語,媽媽都很坦然,不會因此而受到打擊(因為她不表現堅強與不在乎這些誹議的話主角會無法適從吧。大人的行言很容易會影響到小朋友的),當然也不會特別的去澄清些什麼,只是這些誹議還是影響到了阿涉的人生,讓他的童年都沒有玩伴陪同。
  阿涉除了是個混血兒外還是個好動兒,無法安靜的待在座位上,因此從幼稚園時期就常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而這些不照世人定的規矩行事的作為讓阿涉在老師的眼中是個問題兒童,身為家長的父母也會因此而常被叫到學校去面談。老師要媽媽帶阿涉去看醫生,醫生說阿涉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是一般的父母的話,大概就會很愁眉苦臉的,不過阿涉的媽媽卻是很民主的對阿涉剖析醫生的話--因為阿涉的媽媽的工作是和醫學有點相關的研究工作--,並舉證據來證明阿涉不是像醫生所診斷的那樣,這一切只能說是阿涉的天性使然,因此絕不是醫生所說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以要好好的一起加油,改善這樣的情形。童年的遭遇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後半輩子很深的,阿涉的年紀愈大就愈能明白那些年幼時不懂的那些不善的眼光與誹議,但他沒有走入歧途和他擁有一位好媽媽真的有很大的關係啊。
  除了媽媽之外,阿涉在經過一段漫長沒有玩伴的時間後終於在國小五年級時有陪著他成長的好朋友了,她就是紗知。看到紗知這個角色出現時我覺得很高興,到也不是因為她最後會成為阿涉的情人,而是因為孤獨的阿涉終於有朋友可以陪他了。陪他分享他的想法與生活;紗知是第一個知道他的爸爸是克羅馬農人的人。(當然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事,但這個念頭支撐了阿涉度過很慘淡的童年,如果沒有他這樣的誤認的話,我想他的童年會很痛苦的,那麼這個故事又會成了不一樣的面貌了),也是讓他在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對女性產生幻想的人。紗知這個角色平衡了書中慘淡的一面,讓阿涉的童年部分裡有一絲的喜悅之處。
  阿涉的另一個朋友阿虎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一開始我以為他是損友的角色,但看到阿涉家被人用油漆寫字和養的小狗被傷害時(因為阿涉的媽媽研究的東西和遺傳基因有相關,因此家裡被貼上玩弄生命的惡魔的標語),除了上中學後開始練劍道的紗知自告奮勇的要來幫他找犯人外(他們都認定犯人一定會再次的行動的),另一個人就是阿虎了。那一瞬間不止阿涉覺得喉頭滿滿的,我也覺得喉頭滿滿的。因此說紗知和阿虎是阿涉繼媽媽後生命裡最重要的人也不為過。
  我覺得阿涉的成長過程中,他能不畏懼別人的想法與眼光,自得其樂的一個人(當然紗知出現後他就不是一個人了,但紗知出現前他一個人跟自己玩了很久。)渡過他的童年,和他將克羅馬農人認為是自己的爸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阿涉知道自己的媽媽的工作是什麼(即使不是全部知道也有少部分的了解的),因此他猜想自己是媽媽和克羅農馬人復活的研究計畫下所生下來的小孩(因為西伯利亞冰人發現的時間與媽媽在俄國留學的時間差不了多少,因此看到報導時他才會這樣的誤認。)。因為如此,他開始閱讀有克羅馬農人相關的書籍,進而發現他自己果然與克羅農馬人的特徵很相似,因此他學著他媽媽常跟他說的舉證,一一的列出證據出來。無法反駁,因此他是克羅馬農人的小孩!
  懷著這樣的優越感(?),阿涉不再介意四週的人對他有意無意的排擠,他開始一個人學著如何過克羅馬農式的生活;比如製造石器,學習如何在寒冷下穿最少的衣服等等,為隨時即將到來的冰河期做準備。因為他這樣的想法,他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一個被排擠與被受冷漠的童年。相較於後者,我覺得阿涉懷著那樣的想法還蠻幸福的,至少當他成長後回想起童年時,那時的孤寂不會太過的傷人。
  不是事實的情形總是會幻滅的,當阿涉的媽媽因病去逝後,阿涉才得知自已的生父是俄國的學者,只是他的生父與他媽媽相愛時已經結婚了,在那封閉的國家裡是不可能不顧一切的與他媽媽結合的,因此他媽媽才會一個人回到自己的祖國並生下阿涉。阿涉的媽媽深愛著他的生父(後來也有一度有機會與同研究所的同事結婚,不過阿涉戀母情節重,捨不得媽媽,因此最後不了了之,事後阿涉很後悔,因為如果媽媽結婚的話也許她會比較幸福。),所以不顧一切的生下了阿涉,並且在一個人的時間思念著他的生父。這一切都是阿涉無意間翻出媽媽的秘密時才知道的事,因此阿涉在媽媽死後決定要去找他的生父告訴他媽媽病逝的消息。

  阿涉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克羅馬農人的,沒想到他的生父卻是一位學者,說他不孺慕我想是騙人的,但當初沒有勇氣接受阿涉母子的男人也別奢望在事隔十多年後會突然接受,因此當阿涉看到生父在熱情歡迎他的眼神下有著防備的表情時,他就知道他的爸爸其實不如表現出來的歡迎他。我想在那一瞬阿涉多少有些的受傷吧,(要是我的話會覺得自己的母親真是愛錯了人,愛到一個這麼沒擔當的男人真是不幸的開始)因此他的那句「再見」大抵也包含了今生不會再相見的意思了。
  他還是覺得西伯利亞冰人(克羅馬農人)才是他的父親;畢竟他從小就這樣的認為,同時也是他安慰了他幼小的心靈,因為那些幻想才讓他得以渡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克羅馬農人爸爸比他的生父還像他的爸爸,是他填補了他破了個洞的心,讓他得以健全的成長。
  荻原浩成功的詮釋了一個單親少年的心路成長歷程,也很仁慈的安排了美好的人(如媽媽、紗知、阿虎、克羅馬農爸爸)在他的生命裡出現,讓少年的成長歲月裡不是只有孤寂的一面也有溫暖的一面。我心疼著少年孤寂的一面但同時也為他生命裡溫暖的那一面而柔軟。如果你愛荻原浩的書的話,我想這一本你也不能錯過,因為你可以發現荻原浩這個作者真的是很讚,用不同於時下的筆觸寫出了一個孤寂又溫暖的單親少年的成長故事。這一本書,個人覺得還蠻值得一看的,有興趣的人一定要去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春是冰做的風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