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昨天刷微博時看到了這個熱搜。

      好奇二千五百年前的春日浪漫什麼,點進去一看文章原來是張含韵唱詩經《鄭風·野有蔓草》的歌。

       《鄭風·野有蔓草》在張含韵的版本前就被譜過曲了,只是不像張含韵版本的曲比較古典,先前版本的就很現代流行曲風,不是我的菜。

       詩經的賞析是這樣解釋《鄭風·野有蔓草》:

       這首詩寫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良辰美景,邂逅麗人;一見鍾情,便攜手藏入芳林深處。恰如一對自由而歡樂的小鳥,一待關關相和,便雙雙比翼而飛。

       難怪詩經的國風篇會被說是古人的戀愛集錦,完全不輸現代人的愛情觀。超奔放的。(*´艸`*)

      《鄭風·野有蔓草》的文字真的很浪漫。能一見傾心不容易啊。😎😎😎😎

註:張含韵版本的《野有蔓草》原唱是劉智晗。2016年11月10日,劉智晗新專輯《野有蔓草》同名歌曲MV全網上線。


(資料來源: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92 )

譯文

郊野蔓草青青,綴滿露珠晶瑩。有位美麗姑娘,眉目流盼傳情。有緣今日相遇,令我一見傾心。

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顆顆晶瑩。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緣喜遇,與你攜手同行。

解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戀歌,寫的是牧歌般的自由之愛。《毛詩序》認爲是美好心願的詩意想像,曰:“《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所謂“思遇時”“思不期而會”,即戰亂的現實男女失時,只有借詩歌表達心願;詩意的滿足背後是現實的缺陷。明代季本認爲是先民婚戀的真實寫照,其《詩說解頤》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間,樂而賦此詩也。”今人多從此說,且更明確提出這是一首情詩戀歌。從詩歌意境看,《鄭風·野有蔓草》確是對先民的自由婚戀的賦頌,但是《毛序》對此詩背景的分析,確也不能視爲純粹臆測。《鄭箋》說:“蔓草而有露,謂仲春之月,草始生,霜爲露也。《周禮》:“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春秋時期,戰爭頻繁,人口稀少。統治者爲了繁育人口,允許大齡未婚男女在仲春時候自由相會,自由同居。《風》詩中許多首詩都反映了這一情況。這首《鄭風·野有蔓草》就是其中一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春是冰做的風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